中國人民銀行昨日公布的《信用評級管理指導意見》提出,央行將建立以違約率為核心考核指標的檢驗體系,對信用評級機構的評級質量進行驗證,并向社會公示評級違約結果。。< 這份《指導意見》適用于中國人民銀行對信用評級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信貸市場從事金融產品信用評級、借款企業信用評級、擔保機構信用評級業務的管理和指導。它要求信用評級機構應按時向中國人民銀行報送違約率統計所需的信息,包括企業組織機構代碼、貸款卡號等。 《指導意見》提出,信用評級機構在債券存續期和企業信用等級有效期內,應進行跟蹤評級。跟蹤評級結果與公告結果不一致的,由信用評級機構及時通知被評對象。信用評級機構應將變更后的債券信用等級在指定媒體上向社會公布并書面報告中國人民銀行;變更后的借款企業信用等級和擔保機構信用等級,信用評級機構除書面報告中國人民銀行外,還應在企業自愿的原則下,將其信用等級在國內有關媒體上公告。擬發行債券的信用評級結果由債券發行人在中國人民銀行指定的國內有關媒體上公告。借款企業和擔保機構信用評級結果,由信用評級機構在企業自愿的原則下,將其信用等級在國內有關媒體上公告。 央行要求,信用評級機構應具備跟蹤評級及復評制度、防火墻制度、回避制度等避免利益沖突的相關制度、業務信息保密制度、違約率檢驗制度、信用評級結果公示制度等。信用評級機構和評估人員如與被評對象有利益關系的,應當回避。若信用評級機構不遵守評級程序、惡性競爭、評級詐騙、以級定價或以價定級等行為,央行將向社會公開披露,并中止違規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信貸市場信用評級業務。 目前,央行已經啟動了北京、廣東等17個省市的信貸市場信用評級試點。 業內專家指出,信用評級的基本功能就是揭示債券等的信用風險。而違約率檢驗是評價評級機構評級質量的最佳方法。央行征信管理局負責人稱,反映評級質量的違約率一旦向社會公布,市場自然會優勝劣汰。劣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