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輪互聯網泡沫留下的遺產之一,是一些膾炙人口的名言警句。比如大者恒大,比如贏家通吃,比如只有第一沒有第二。因此辦網站就剩下兩條路,go big or go home,做不大就只好回家,看上去形勢十分嚴峻。
Yahoo!、eBay、Amazon固然仍大著,但同樣大過的AOL看上去就不那么景氣。在大公司的夾縫中,Google偏偏就靜悄悄地做大了,很多人把這個問題歸結為,大玩家最初看走了眼,等他們醒過悶來,已經來不及了。中國市場也差不多,新浪、網易、搜狐都在2000年上了市,算是當年圈錢的贏家,但一不留神,騰訊、盛大、百度都大起來了。而更早上市的中華網,卻已經跟互聯網基本上沒什么關系了。
大公司擁有很多資源優勢,包括資金、人才、技術、品牌、用戶等等,但贏家通吃的事似乎從來都沒發生過。在美國市場,就有Yahoo!、MSN、AOL等多個門戶網站;中國市場就更壯觀,除了新浪、網易、搜狐三個老門戶,還有大大小小的新門戶,沒見誰有能力通吃。
大公司胃口大,嘴大,但同時牙縫也大。所以,小公司還是一茬接一茬生生不息地冒出來,他們生存在大公司看不到或不屑于看到的地方。2001年陳天橋用30萬美元代理《傳奇》的時候,盛大絕對是一家小得不能再小的小公司。后來猛不丁長大了,新浪、搜狐們這才發現,原來網絡游戲>可以如此賺錢,但他們已經無法通吃盛大了。而他們自以為憑借擁有的資源,可以輕易地賺到網絡游戲的錢,后來也發現,不過是一廂情愿。
由于互聯網提供了太多的可能,大公司永遠都無法窮盡這種可能,這就為小公司留出了足夠多的機會。事實也正是如此,小公司是互聯網上最具創新活力的部分。eBay數十億美元收購僅僅創辦兩年的Skype,讓很多觀察家感到悲觀,小公司做得優秀,似乎就只剩下一種命運——被收購。比如,Furl、Bloglines、Flickr、MySpace等,都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先后成為大公司的囊中物。對于小公司,這未嘗不是一種價值的兌現,但失去獨立性的小公司,往往也就失去了小公司的創造力。
但并不是所有小公司都甘愿被大公司收購。我最關注的一家小公司,名叫Craigslist。這是一家已經有著10年歷史的小公司,它的Alexa排名在30多位,業務遍及美國60多個城市,并正在向歐洲、亞洲、大洋洲擴展。它的業務很簡單,就是分類廣告社區。運營這個網站的,除了創始人兼客戶服務代表Craig Newmark和總裁兼CEO、CFO、程序員Jim Buckmaster,團隊成員只有18個人。這確實是一家小公司,但它攪亂了價值數億美元的傳統媒體分類廣告市場。
Craig Newmark說:“我們的價值觀是只要掙下夠支付賬單的錢,小有結余就行了。因此,我們為什么要收費呢?我們的目的是人們互惠互利。我們是為了恢復人類在Internet上的發言權!彼,他拒絕了大公司的多次收購建議,也拒絕了自己成為千萬富翁的機會。
Craigslist是Craig Newmark的事業,而不是他的生意。我想,這大概就是小公司的價值和意義?倳腥嗽敢庾鲆环菔聵I,而不是一樁生意;ヂ摼W給小公司提供了很多這樣的機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