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玩笑財富:開玩笑開出一個國家,雄霸華夏六百年,春秋戰國分水嶺
|
熱 薦
|
|
主題:玩笑財富:開玩笑開出一個國家,雄霸華夏六百年,春秋戰國分水嶺 |
[
作者:佚名
轉貼自:互聯網
點擊數:10915
更新時間:2006/3/21
文化錄入:Admin
] |
|
玩笑財富:開玩笑開出一個國家,雄霸華夏六百年,春秋戰國分水嶺
●玩笑故事 故事說,周武王打下江山,建立了周王朝后不久就去世了,年紀尚小的武王的兒子周成王繼承了王位。有一個叫“唐”的地方發生叛亂,輔佐成王的大臣姬旦,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周公,率軍討伐平息了叛亂。周成王姓“姬”,雖然做了大王,可他還是個孩子,就在這時,正在宮中與弟玩! 雖然他的弟弟有好多個,可與他玩耍的這個弟弟,與其他弟弟不一樣,在他生下來的時候,手心上就有一個“虞”字,所以就給他取名為“虞”。 周成王與姬虞正在梧桐樹下戲耍,他將梧桐的葉子剪成玉圭的形狀。 然后,遞給他弟弟,并裝腔作勢的笑說道:“朕用這個封你!” 哇,就是這句話闖了禍! 那個時代,君王無論走到哪里,身后都跟了史官,便于將君王的言行隨時記錄下來。跟在成王身邊的史官不但記錄此事此言,還跪拜在地請求挑選時日冊封姬虞(手心有字的弟弟)。 成王小孩子大驚,道:“我只是跟他開玩笑罷了(注:原話‘吾與之戲耳’)!” 史官道:“天子沒玩笑話(注:原話‘君無戲言’。此話后世流傳很廣,當蓋出于此也。 史官接著道:“天子既然說出這樣的話來,史官就要記載,并用禮儀來完成,用樂曲來歌唱!” “唐”這個地方剛好從叛軍手中收回,還沒封出去,成王小孩子只好將姬虞封在唐地。 史稱姬虞為“唐叔”,唐叔在唐地建立了一個國家。
●玩笑故事不是戲說? 當然不是。開玩笑開出一個國家,并不是虛構的,而是真真實實,的的確確存在的歷史,因為在中國的正史上,就這么嚴肅的記載著這個歷史的故事。而且是中國最有權威的、人稱太史公的、名滿天下的司馬遷大學者記載了這件事。司馬遷所編撰的史書《史記》,可以毫不夸張地被稱為華下第一大史,而上述的玩笑故事,就出于《史記•世家第九•卷三十二》,有興趣的網友可以去找來看看。 結論:我們可以放心地相信,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國家是開玩笑開出來的!
●這個國家是哪個,在那里? 就是那個愛吃醋的地方!恐怕有網友已經知道,愛吃醋的地方在現在中國的哪個? 也就是出晉商的那個省(大致),那里的商人在近代史上是出了名的精明,與徽商齊頭并進。 不言而喻,這個地方就是今天的山西! 山西在春秋戰國時代稱“晉”,晉的發源地就是“唐”,其老祖宗就是“唐叔”,可以說正宗山西人是唐叔的后代。后世有人分析說,唐叔聰明得怪,就是他給哥哥設了個圈套,讓周成王鉆了進去,所以自己才受了封,因為成王的弟弟很多,也不是每個都封了地的。當然,這玩笑話沒有發現證明的史料,大家不要隨便相信。 結論:開一句玩笑,就建立了一個國家,在現代人的社會生活中,肯定是絕對不可能的,但是在古代卻是辦得到。晉國的來歷,原來是來自于一句玩笑話!或者說,玩笑開出來的國家是晉國,是喜歡吃醋的山西的歷史趣聞。于是,我們對中國地理教科書稱山西的簡稱為“晉”,就有了更深的體會。
●歷史的數據:十分之一強,五分之一強!六百多年,五強之一。 中國的文明史有五千年,有較成熟文字的歷史有三千年,而由唐叔建立的晉國,她的歷史卻有近七百年,大約占中國文明史的十分之一強,占文字史的五分之一強。當然,她不是孤立存在的。周武王奪了商王朝的天下后,分封了許多國家,據說大的有幾十個,中不溜秋的有幾百個,小咪咪有上千個。當然,她們都是諸侯國,是周王的臣國的君主?墒堑搅舜呵飼r代,歷史發生了變化,諸侯國向兩級分化,逐漸出現了五個強大的國家,晉、齊、楚、秦、燕,其中就有“晉國”。五國的方位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即:東齊,西秦,南楚,北燕,中晉!也就是說,晉國與周王室都處在中原地帶。而春秋和戰國的戰爭,說到底就是“逐鹿中原”!后世說到這個詞是比喻,那時真是爭奪中原的主動權或土地。 結論:開玩笑開出來的國家晉國很厲害,已成為春秋五大國之一。
●晉國的發源地在山西何處?晉國的國君,其血緣后世不純 晉國開國的國君是姬虞,字子于。唐(在今山西太原附近)在黃河和汾水的東面,當時的唐有一百里范圍。唐叔之子名“燮”(音xie),改唐于晉,首稱“晉侯”。晉侯的兒子名“寧族”(武侯),其子名“服人”(成侯),其子名“福”(厲侯),其子名“宜臼”(靖侯)。晉靖侯之后,晉國的大宗(國君的嫡傳)和小宗(國君兄弟的后代)之間的爭奪君權的政治斗爭開始。到了第十七代,晉國的小宗取勝,坐了國君之位,他就是晉武公。按血緣論,其后晉國君主血緣的純度,已經大大打了折扣。
●春秋第二位霸主晉文公重耳,身體很異,是雙瞳疊肋 到晉國的第二十二代君主時,晉國已成為天下的超級諸侯國,土地比初封時擴大了數十倍,成為春秋五霸之一。讓晉國雄視天下的是這一屆的晉君,他的名字是晉文公,名“重耳”。在晉國歷史中,最能讓后代人記得起的人物他是其中之一,他影響了中國春秋歷史的發展,他的故事在后世流傳很廣。晉文公重耳年輕時,由于國內動亂,逃到國外流亡十幾年,后來終于回國做了國君,成為齊桓公之后的第二位春秋霸主,他的兒子繼承父親之志,延續了晉國的霸業。文公手下的五名賢士:趙衰、狐偃、先軫、賈佗、魏武子也跟著名揚四海。 據史書記載,重耳這個人很異,因為他的眼睛是雙瞳,而在歷史上是雙瞳而又有記載的人并不多,孫中山是一位。另外,重耳的肋骨有一根是重疊的。不知道是著名歷史人物都有異呢,還是正好趕上他因為著名才讓他的身體之異也成為傳奇?
●晉國出生和滅亡的日子?歷史的具體長度?共有多少位君主? 大約從公元前1061年(周成王三年)到前369年(周烈王七年),晉國經歷了三十七位國君,主宰了山西那一塊地方的政權約有六百九十三年的歷史(依據的資料不一樣,會有出入)。一部波瀾壯闊的晉國歷史,成為了周朝歷史的一個組成部分,并成為華夏歷史的一長段閃光的鏈條。這是再正統不過的中國正史了。
●晉國在滅亡的時候,還為后世做了一次巨大的“貢獻”,成為“春秋”與“戰國”的分水嶺 晉國的滅亡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國君的權力被大臣掠奪,第二個階段,就是徹底斷了香火。第二階段是公元前369年,晉靜公被貶為平民,名存實亡的晉國連名也沒了。 在此前的一百年間,晉國君就沒有多少地盤了,稍后就只剩下兩座城池。 為什么呢?原來,在晉文公做了霸主之后,分封和賞賜土地給功臣,這就埋下了晉國后來的禍亂,就像當年晉國的第六代大宗的君主封小宗的土地,分大了,封高了,下不來,導致了第十七代起,大宗的權被小宗奪去一樣,出現了十一家晉國的卿族,史稱“十一家”,其中的趙、狐、先、魏四家,正是晉文公手下的大功臣趙衰、狐偃、先軫、賈佗(除外)、魏武子的后代。
十一家經過廝殺,最后就剩下四家,即智、趙、魏、韓。到了公元前453年(周貞定王十四年,晉出公二十年),晉國發生了一次政治事件,影響了中國的歷史進程,使二千年以后的中國史學界將這次事件的意義看得十分獨特。雖然有不少歷史事件讓許多專家學者長期爭論不休,但史學界的主流意見對于這次事件的歷史意義卻基本一致,所以在中國的歷史教科書和中國古代史中,都將這一次歷史事件作為一個區分點,那就是春秋和戰國兩個相連的歷史時期劃時代的分水嶺。也就是說,在這次歷史事件之前,中國的歷史稱為春秋時代,經過這一次事件的發生之后,歷史就稱為戰國時代了。那么,這一次的晉國政治事件到底是什么樣的呢?怎樣的事件讓中國由春秋歷史進入到戰國歷史的呢?我們用歷史學家的行話講,就只有四個字,那就是“三家分晉”。 結論:晉國歷史中的一次叫“三家分晉”的政治事件,成為了中國春秋和戰國劃分的重大歷史依據。 從此,晉國再也不叫“晉國”,而改稱韓國、趙國、魏國了。 |
|
|
發表評論 告訴好友 打印此文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