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申銀萬國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在目前股改進程中,市場存在五種無風險套利機會:以退市為目的的回購、股改中的套利機會、并購中的套利機會、私有化題材、基金封轉開等。另外,ETF指數基金與對應股票在互相波動中也可能存在套利機會。
報告指出,由于不同市場對股改對價的反映不一,導致套利空間出現,A股、H股、B股等市場往往存在著某種相關性,因此有此背景的個股自然首當其沖成為市場的寵兒,萬科A的上漲既是最好的證明。再如轉債市場的套利,本年度第一個交易日,招商銀行在提升對價的刺激下復牌,當日股價漲停。此時投資者可以通過買進招商轉債進行套利。而目前不少公司的股改方案中提出的大股東增持計劃,也為投資者提供了無風險套利機會。如廣州控股股改停牌的前一交易日,大股東承諾在某一價位維持股價,而且集中買進。但在該交易日,廣州控股股價并未完全反映這一事件,收盤前留下了7.5%左右的收益率。如投資者在收盤前買進,則在約20天后開盤時即可以獲7.5%的收益。可見,隨著股改進程的日益推進,套利機會還有最后一博。
報告稱,目前A股市場上存在以退市為目的的、有回購可能的相關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兩類:一是“本土派”,如中石化系;二是“海歸派”,以中石油、中國鋁業為代表。中石化私有化進程中存在的套利機會已經被市場認同,其內在的風險主要在于繼續整合時間上的不確定性。而對“海歸派”的中國鋁業而言,從整合資源以及避免同業競爭角度出發,不排除也會推出回購計劃。
此外,并購為資本市場帶來盈利新契機。當前市場為大規模并購提供了可能。通過實施股權分置改革,股市進入股份全流通時代,這為并購提供了包括交易成本的降低和流動性的改善等交易便利。而并購對象的范圍,從外資并購角度看,一是門檻越高的行業或企業越會引起關注,二是存在政策禁止或限制投資的服務行業,包括公用事業、金融服務業、電信業等。而內資并購則偏重整合。二級市場投資者可以從并購的角度關注內在價值高于市場價格的股票,比如部分資產重估增值明顯的公司等。
報告指出,無風險套利機會的出現表明市場對此未予以足夠的關注,隨著投資者對這種交易機會的積極利用,這種機會將最終減少甚至消除。具體到操作上,投資者在從事套利交易前,須對涉及公司的基本面及其重組變化作深入的分析和跟蹤,理性判斷其投資價值,并綜合各種因素進行考慮,然后再決定是否介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