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省第三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名單公布,西咸新區灃西新城、隴縣、麟游縣、神木市、靖邊縣、留壩縣、漢陰縣等7個縣(區)獲評該榮譽。 據了解,陜西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創建工作由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人民銀行陜西省分行以及中共陜西省委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共同組織開展。 據介紹,整體評估過程呈現出三方面特點: 一是評估指標的合理性,在方案制定、指標設定等方面參照了全國信用建設示范區評選模式,總結吸納了前兩批省級示范縣(示范園區)創建經驗,力求體現參評縣(區)的工作成績和亮點。 二是評估過程的客觀性,示范創建工作委托專業第三方,進行獨立審核、打分,得分和排名情況均及時向參評縣(區)進行反饋,全程公開透明。 三是評估結果的典型性,不預先設定示范縣數量,堅持“成熟一個、推薦一個”,力求選出的示范區真正具備典型性、代表性。 近年來,陜西省堅持“以點帶面、以創促建”的工作思路,突出抓好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創建工作,鼓勵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先行先試,已連續三年開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創建工作,目前共有16個縣(區)獲此稱號。相關地區在信用建設中結合當地特點,不斷強化信用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探索信用應用方式和路徑,在社會治理、便民助企、鄉村振興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可供借鑒和復制的經驗,有力促進了城市和縣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創建過程中涌現出的一批典型案例,如西安高新區《探索推行“信用+承諾”審批分級管理模式》、安康高新區《“信用優選+放心消費”探索信用監管新路徑》、延安市寶塔區《創新打造中小企業綜合信用體系服務中心,做好中小企業信用服務貼心的“店小二”》等,先后在商務部、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等舉辦的評比中獲獎,體現出信用助力實體經濟發展、優化營商環境的積極作用。 國無信不強,業無信不興,人無信不立。示范創建作為城市和區域的“誠信名片”,既是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成效的檢驗,也是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和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的有力舉措。下一步,陜西省將秉承“用信惠民”的理念,持續開展信用示范創建工作,積極探索創新可復制、可推廣的“信用陜西”經驗,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加強勁的信用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