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 市場監管部門立足職能,在推行部門聯合雙隨機監管、開展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強化信用合規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有效提升涉企行政執法檢查質效。 一、推行部門聯合雙隨機監管,規范涉企行政檢查
2019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在市場監管領域全面推行部門聯合“雙隨機、 一公開”監管的意見》, 市場監管總局認真貫徹落實相關決策部署,牽頭在市場監管領域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 2020年,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15個部門印發《市場監管領域部門聯合抽查事項清單(第一版)》,針對35個業務領域共74個聯合抽查事項,常態化開展部門聯合雙隨機抽查,著力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 2023年,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共抽查企業475.57萬戶, 部門聯合抽查比例達28.63%, 有效規范了日常監管, 減輕了企業負擔。 二、開展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提升監管效能 2022年,經國務院同意,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關于推進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進一步提升監管效能的意見》,在市場監管系統全面開展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先后迭代制定兩版《通用型企業信用風險分類指標體系》, 以企業信用風險為導向,優化配置監管資源,實施靶向監管。 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全面實現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結果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有機融合,并不斷豐富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結果運用場景,根據信用風險類別合理確定、動態調整抽查比例和頻次。對違法失信者提高監管強度,做到“無處不在”, 對誠信守法者降低抽查比例, 實現“無事不擾”。 通過信用風險分類管理, 雙隨機抽查問題發現率平均提高51.9%, 極大提升監管精準性和有效性,也進一步降低了對守法企業的干擾。 三、強化信用合規建設,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2022年底,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關于開展信用提升行動助力市場主體紓困解難的意見》,在全系統開展信用提升行動,探索信用合規建設,著力加強企業信用培育,廣泛組織誠信教育和誠信文化建設,全力營造“知信、守信、用信、增信”的信用環境,推動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行動開展期間,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共舉辦2.06萬場次宣傳活動, 開展教育和培訓1.24萬場次, 鼓勵更多經營主體主動提升誠信意識和信用合規能力,積極落實“第一責任人”主體責任。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市場監管總局將立足職能,持續深化雙隨機監管,盡快出臺關于深化雙隨機監管的意見,進一步規范涉企行政檢查,提升協同監管能力。拓展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運用范圍,讓信用好、風險低的企業有更多的獲得感。開展深化信用提升三年行動,加快信用環境塑造,提高經營主體信用水平, 引導企業主動落實主體責任。
|